山区河流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的影响研究

孔维博, 尹亚敏, 彭尔瑞, 刘青, 毛转梅, 陈旺旺, 蒋文翠

PDF(690 KB)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 2021 ›› (3) : 31-35.
水环境与水生态

山区河流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的影响研究

作者信息 +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Restoration in the Disturbed Area of Ecological River Regulation Project in Mountain Rivers

Author information +
稿件信息 +

摘要

工程扰动严重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为减少水土流失和浅层滑坡,加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对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进行研究是比较有意义的课题。研究选择生态治理后处于自然恢复期的石葵河作为研究对象,对工程扰动区不同水位的植被恢复进行季节性监测和实地调查,统计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种类及数量、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经调查统计,常水位以上植被种类为43种,常水位以下只有17种;常水位以上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4,而常水位以下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397;常水位以上基本形成乔灌草垂直分布的植被群落结构,常水位以下全部是草本植物。说明水位变化对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有很大影响,水位变化不仅对植被恢复种类和数量有影响,而且还影响植被的生活型和生长型。

Abstract

Engineering disturbance seriously damages the original topography and ecological vegetation, exacerbates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ecosystem. In order to reduce soil erosion and shallow landslides, accelerat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vegetation community restoration in the engineering disturbance zone meaningful subject. In this study, the Shikui River, which is in a natural recovery period after ecological governance,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easonal monitoring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t different water levels in the project disturbance area. The types and number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river slopes, vegetation community types and their Structure. According to survey statistics, there are 43 vegetation types above the normal water level and only 17 species below the normal water level; the Pielou evenness index above the normal water level is 0.774, and the Pielou evenness index below the normal water level is only 0.397; Vertically distributed vegetation community structure, all herbs below normal water level. It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water level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project disturbance area. The change of water level not only affects the types and quantity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but also affects the vegetation's life form and growth type.

关键词

工程扰动区 / 植被群落恢复 / 水位变化 / 生态河道 / 山区河流

Key words

engineering disturbance zone / vegetation community restoration / water level change / ecological river / mountain river

基金

云南省科技惠民专项计划项目(2016RA024)
云南水利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9J0134)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孔维博 , 尹亚敏 , 彭尔瑞 , 刘青 , 毛转梅 , 陈旺旺 , 蒋文翠. 山区河流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1(3): 31-35
Wei-bo KONG , Ya-min YIN , Er-rui PENG , Qing LIU , Zhuan-mei MAO , Wang-wang CHEN , Wen-cui JIANG.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Community Restoration in the Disturbed Area of Ecological River Regulation Project in Mountain Rivers[J].China Rural Water and Hydropower, 2021(3): 31-35
生态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为满足设计行洪要求,很多地方都需要对原河床土体进行开挖回填,扰动了原有地形地貌和原生态植被,也形成了地质灾害隐患,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与生态系统的退化,成为制约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1这些边坡普遍存在降雨侵蚀和人为扰动,加速了水土流失和出现浅层局部滑坡现象,受工程扰动影响工程扰动区植被和生态在3~5 a甚至更长时间内都难以恢复23。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景观协调要求的提高,对河道整治工程的生态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河道整治工程动区采用植被措施进行生态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4。目前国内外已经发展了多种边坡生态修复技术,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有些地区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护和景观效果。
目前我国的河道边坡防护和植被恢复存在:设计理念落后;植物选择和配置不合理,大多选择以外来物种为主;工程扰动区绿化与自然环境不协调5;对中小河流生态整治研究较少等若干问题。因此研究工程扰动区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是一件比较迫切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如何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工程扰动区进行植被重建,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课题6。通过研究能为下一步工程扰动区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生态恢复是对人为干扰或自然灾害扰动后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既有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也有人为有目的地改造;不仅是植被的简单恢复,而是对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持续性进行全面的恢复。因此在生态恢复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修复生态学和植被重构的基本原理7
为加快区域建设发展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云南省将对900余条山区中小河流进行生态整治,受地形条件影响,云南省山区中小河流偏多,防洪标准偏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得不到基本保障。减少工程扰动区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是生态治理的基本要求,加速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是生态治理的重难点任务。云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 土壤理化性质参差不齐,民族多样生活习俗种类繁多,让河道边坡植被的人工重建和生态修复增加了难度。基于现在对山区河流工程整治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理论和资料的缺乏,从而选择一条具有代表性的山区中小河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为山区中小河流工程整治和边坡修复提供典型案例,石葵河是典型的山区中小河流,在云南山区中小河流中很有代表性,现在石葵河生态治理一期项目已经验收完毕,处于生态修复期,能为本次研究提供很多水文气象资料和调查样地,能极大减少调查取样的难度,从而加速研究进展,因此选择石葵河作为研究对象。对石葵河坝稿段(DK39+540 m~DK41+540 m)的典型河道边坡的植被的自然恢复情况进行了调查,该段河道施工规范、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也比较完善,在生态河道治理河段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选择该段作为调查研究对象。生态河道横剖面图见(图1)。影响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影响因子比较多,有水文气候因子、地形地貌因子、土壤理化性质因子和植被因子等。本研究主要针对水位变化对工程扰动区河道边坡植被恢复进行调查研究,将常水位作为样地布局的垂直分界线,通过调查研究论证水位变化对植被恢复影响,以期对山区河流工程扰动区河道边坡的植被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图1 河堤横剖面图

Fig.1 Cross section of river embankment

Full size|PPT slide

1 研究区概况

石葵河位于滇东南丘北县境内东北部,流经温浏乡和双龙营镇(24°15′51″~24°13′58″N,104°14′40″~104°30′41″E),属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清水江支流。石葵河全长44 km,流域面积283 km2,海拔920~1 100 m,植被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调查样地设置在石葵河坝稿段(桩号DK39+540m~DK41+540m),本地多年平均气温16.7 ℃,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9.2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1.9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6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4.9 ℃。年平均降雨量1 143.3 mm,光照充足,日照时间为2 046 h;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无霜期300 d以上,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砖红壤、石灰岩土、水稻土、黄棕壤和棕土,土壤有机质含量2%~3%,pH值5.6~7.5,土壤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性好。由于人为破坏导致河堤破损倒塌加上河道泥沙淤积严重,不能满足行洪要求,淹没大片农田,水灾害频繁,当地政府对其进行分期治理,由本课题组对石葵河一期生态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并在2014年已经验收完毕顺利运行。通过对石葵河工程地质勘察和水文材料的收集,结合当地生产生活特点与河道行洪能力要求,本课题组提出对石葵河生态河道治理的模式,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满足行洪要求的条件下少占或不占其他用地,不砍伐原生乔木,尽量保持满足行洪要求的原生河道;我们的生态河道设计是根据水文气象资料推算出水位线,以常水位(2年一遇洪水位)为基准线,常水位以下常年冲刷,为满足水体净化和相互置换要求,在常水位以下我们采用生态混凝土小块进行干砌,在常水位以上开挖边坡为1∶1.5采用格状框条进行护坡,在框条内种植上一些当地的适生物种和观赏效果比较好的引进物种,除了满足10年一遇的行洪要求,对堤顶预留3 m的检修道路,碾压后进行硬化。这既能满足河道检修要求又能促进乡村交通建设,为乡村农业生产和旅游业发展打通第一关。这样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案对山区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是比较实事求是的,以后的山区河流生态河道治理也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生态河道两岸迎水边坡植被恢复进行调查研究,以常水位为垂直分界线对植被进行调查统计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现在Ⅰ期已经治理完成6年,正处于植被恢复和群落重构的关键期,以此地作为研究样地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2 植被调查

2.1 调查样地设置

在研究区内对石葵河坝稿段左右岸迎水边坡的植被进行调查,以常水位为分界线,在常水位以上和常水位以下都采用典型样地抽样调查法10对植被进行调查,按乔、灌、草进行分类,对样方内植被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共设置8个样地(左右岸各4个),左岸样地分别为L1、L2、L3、L4,右岸样地为R1、R2、R3、R4。每个样地设置6个样方(常水位以上和常水位以下各设置3个调查样方,样方在样地内等距离分布),共计48个样方。因为调查区重要植被是灌木和草本,所以每个样方面积为2 m×2 m。

2.2 调查时间和指标

2019年7月24日至7月26日课题组成员对样地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主要记录样方内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个体数目、样方内植被总盖度、样方内各物种盖度和高度。利用调查数据计算各岸边坡植被的综合优势比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并对不同水位边坡植被的各个指表参数进行比较。

2.3 数据处理

植被群落结构特征主要通过一些量化指标来进行评价,本次研究利用物种Patrick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Simpson优势度指数(D)4个指标构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流域内植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测评。
相关指数及计算公式如下:
频度=该种植物出现的样方数/所调查的样方总数×100
相对高度=某一种植物的高度/所有种高度总合×100
相对盖度=某一种植物的盖度/所有种盖度总合×100
相对频度=某一种植物的频度/所有种频度总合×100
乔、灌层重要值11=(相对高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3
藤本、草本层重要值=(相对频度+相对盖度)/2
(1)物种丰富度指数:
S=出现在样地的物种总数
(2)Shannon-Wiener指数12
H=-PilnPi
式中:Pi 为种i的相对重要值。
(3)Pielou均匀度指数13
E=-PilnPi/lnS
式中:Pi 为种i的相对重要值;Si中所在样地的物种总数,即丰富度指数。
(4)Simpson优势度指数14
D=Pi2
式中:Pi 为种i的相对重要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水位边坡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

3.1.1 植被种类

对石葵河工程扰动区自然恢复过程中边坡植被进行采样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其中乔木主要以柳树和枫杨为主,分布频度分别为5.6%和77.8%;主要灌木种类大青和白背枫的分布频度分别为44.4%和27.8%;草本植被占比最大,占所有调查物种的75%,多年生草本植被以破坏草和葛为主要代表,分布频度分别为72.2%和22.2%,一年生草本主要以鬼针草、狗牙根、小蓬草为主,分布频度分别为16.7%、50%、66.7%。
表1 植被调查主要植被种类及分布频度

Tab.1 Main vegetation types and distribution frequency of vegetation survey

种名 学名 分布频度/%

柳树

枫杨

白背枫

大青

银胶菊

狗牙根

鬼针草

破坏草

牛筋草

小蓬草

地桃花

Salix

Pterocarya stenoptera C. DC.

Buddleja asiatica Lour.

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 Turcz.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L.

Miscanthus sinensis

Cynodondactylon(Linn.)Pers.

Bidens pilosa L.

Artemisia argyi H. Lév. & Vaniot

Ageratina adenophora

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Conyza Canadensis(L.)Cronq.

Urena lobata Linn.

Pueraria lobata(Willd.)Ohwi

5.6

77.8

27.8

44.4

22.2

55.6

16.7

50.0

61.1

72.2

38.9

66.7

50.0

22.2

3.1.2 植被群落结构

调查结果(表2)表明河道左右两岸植被物种数量相近,没有太大的明显差异,调查发现乔本植物3种、灌木9种、草本植物36种,共计48种。从植被生活型来看,以草本(草本植物和草本类藤本植物)植被为主,乔灌植被物种数量相对较少,自然恢复过程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植被总数的75%,1年或2年生的草本植物各占一半。灌木占植被总数的18.7%,乔木占植被总数的6.3%,这也符合植被恢复和进化机理。但坡面植被群落单一,以草本植被为主,群落的稳定性差,抗侵蚀能力低,很容易被破坏,加速水土流失。
表2 河道边坡植被恢复的物种的生活型

Tab.2 Life forms of species restored by vegetation on river slopes

样地 物种数 乔木 灌木 草本 藤本
L1 13 1 3 8 1
L2 17 3 1 11 2
L3 18 1 2 13 2
L4 18 2 2 14 -
R1 18 1 4 13 -
R2 16 1 2 13 -
R3 15 1 2 12 -
R4 14 1 2 11 -
表3为河道边坡不同水位植物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由于受季节性降雨影响,河道水位发生动态变化,将影响植被恢复种群数量和植被群落类型,河道左岸常水位以上形成了以(破坏草、大青、枫杨、地桃花、银胶菊、牛筋草)为优势物种的群落,常水位以下形成以(艾、淡竹叶、破坏草、芒)为优势物种的群落。河道右岸常水位以上是以(破坏草、白背枫、小蓬草、胡枝子、大青、枫杨)为优势物种的群落,常水位以下是以(破坏草、铁苋菜、狗牙根、艾)为优势物种的群落。破坏草为入侵物种其生存能力极强,调查过程中发现无论常水位以上还是常水位以下都能发现起踪迹,对调查结果整体趋势会有干扰,特此做一说明。总体而言,河道边坡植被群落恢复特征,常水位以上以灌草结构为主,主要优势物种为破坏草、大青、枫杨、地桃花、银胶菊、牛筋草、小蓬草、胡枝子等,常水位以下以草本植被为主,主要优势物种为艾、淡竹叶、破坏草、芒、铁苋菜、狗牙根等,常水位以上的植被数量远高于常水位以下。从植被生活型来看,以草本(草本植物和草本类藤本植物)植被为主,乔灌植被物种数量相对较少,自然恢复过程中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植被总数的75%,1年或2年生的草本植物各占一半。灌木占植被总数的18.7%,乔木占植被总数的6.3%,这也符合植被恢复和进化机理。但坡面植被群落单一,以草本植被为主,群落的稳定性差,抗侵蚀能力低,很容易被破坏,加速水土流失。
表3 不同水位边坡植被群落类型

Tab.3 Types of vegetation communities on slopes with different water levels

样地 水位 群落类型 优势物种
L1 常水位以上 大青+艾 大青、地桃花、艾
常水位以下 破坏草+芒 破坏草、芒
L2 常水位以上 破坏草+葛 破坏草、葛、小蓬草
常水位以下 冷水花+狗尾草 冷水花、狗尾草
L3 常水位以上 悬铃花+银胶菊 银胶菊、悬铃花、鬼针草
常水位以下 芒+艾 芒、艾
L4 常水位以上 枫杨+牛筋草 枫杨、牛筋草、翼齿六棱菊
常水位以下 淡竹叶+艾 艾、淡竹叶
R1 常水位以上 白背枫+小蓬草 小蓬草、白背枫、狗牙根
常水位以下 破坏草+艾 破坏草、艾
R2 常水位以上 胡枝子+淡竹叶 胡枝子、淡竹叶、鸡眼草
常水位以下 破坏草+狗牙根 破坏草、狗牙根
R3 常水位以上 破坏草+羽芒菊 破坏草、羽芒菊、沿阶草
常水位以下 大青+芒 大青、芒
R4 常水位以上 艾+大青 大青、狗牙草、艾
常水位以下 破坏草+铁苋菜 破坏草、铁苋菜

3.2 不同水位物种丰富度变化

图2中可以看出,石葵河边坡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变化总体趋势常水位以上植被物种丰富度基本高于常水位以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样地R2的结果与整体趋势有逆差,主要是因为样地是等距离布置且此样地位于亲水平台旁,受人为干扰严重,生态环境恢复较差,物种丰富度较高,所以出现逆差现象,从而也表明人为干扰对植被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总体而言,石葵河水位变化对植被自然恢复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查样地河道左岸常水位以上植被丰富度指数为48,比该岸常水位以下的植被丰富度指数多17,右岸常水位以上植被丰富度指数为45,比该岸常水位以下的植被丰富度指数多8,左右两岸常水位以上植被丰富度指数都明显高于常水位以下,说明水位变化对植被恢复影响比较大。
图2 不同水位植被Patrick丰富度指数

Fig.2 Patrick richness index of vegetation at different water levels

Full size|PPT slide

3.3 不同水位边坡植物群落结构及其特征

物种多样性特征指数是把物种数、个体数、分布特性等信息结合起来的一个统计量,能定量反映群落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15。因此可以用多样性特征指数来定量表征群落和生态系统特征16。将3种多样性指数进行对比分析(表4)可知,在河道边坡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通过对比左右两岸的植被恢复各个指标指数相近,左右两岸植被恢复能力差距不是很大,右岸恢复比左岸恢复相对较好。常水位上下进行对比,常水位以上自然恢复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远远高于常水位以下,说明常水位以下生态环境较差,植被分布不均匀,物种丰富度、均匀度远远低于常水位以下,说明水位变化对植被自然修复有极大影响。
表4 不同水位植被群落类型及其结构特征

Tab.4 Typ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t different water levels

河道 水位 群落类型 种数

Shannon-

Winner

指数

Pielou

均匀度

指数

Simpson

优势度

指数

左岸 常水位以上 枫杨+牛筋草 26 0.788 0.741 0.699
常水位以下 铁苋菜+艾 15 0.432 0.421 0.409
右岸 常水位以上 白背枫+小蓬草 23 0.864 0.796 0.712
常水位以下 破坏草+狗牙根 22 0.398 0.362 0.339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石葵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植被群落恢复调查研究,以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分析讨论影响植被群落修复的主导因子,寻找山区河流生态修复优势物种,主要结论如下。
(1)从整体上看,石葵河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边坡植被修复比较迅速,说明河道治理采取的断面形式、生态护坡结构和材料与石葵河的河流形态、水文特性极为适应。
(2)通过跟踪调查,乔本植物3种、灌木9种,木本植物占22.9%,以草本(草本植物和草本类藤本植物)植被为主,工程运行6年来,河岸边坡基本接近河流两岸未扰动区域的自然状态,同时发现水位变化对河道边坡植被恢复有很大影响,这一点与山区河流的水流特性极为吻合。
(3)水位对护坡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具有较大影响。常水位以上坡面上群落多样性和物种的丰富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乔灌草植被群落结构突出。在常水位以上,主要形成3种群落类型,分别为枫杨+牛筋草、白背枫+小蓬草、大青+银胶菊,其中枫杨+牛筋草和白背枫+小蓬草是物种较为丰富的群落层次;在常水位以下,植被群落结构简单,没有乔灌植被全部是草本植被,多为一年生草本植被,主要形成2种群落类型,分别为铁苋菜+艾、破坏草+狗牙根,常水位以上植被群落结构丰富度明显高于常水位以下。
(4)水位变化大小与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直接相关。从调查的计算结果来看,常水位以上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都高于常水位以下,常水位以上物种数为48,比常水位以下多19种;常水位以上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4,而常水位以下Pielou均匀度指数仅为0.397;Simpson优势度指数进行对比,该指标常水位以上也远远高于常水位以下;通过各项指标系统评价分析,常水位以上植被生物多样性远远高于常水位以下。以常水位为分界线,对不同水位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和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进行对比,可以说明水位变化是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一个限制因子,对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严重影响。
通过对石葵河工程扰动区边坡植被恢复调查研究发现,水位变化是制约植被恢复的限制因子。为了促进河道边坡植被恢复和坡面群落演替的发展,可以将植被恢复区进行分区,以常水位为分界线,针对不同分区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为改善和加速植被恢复可按照优化立地条件、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严格落实植被恢复期的人工养护制度和河长制管理制度;结合美丽乡村规划和景观生态学,人为辅助在坡面上栽植适宜的当地优势物种。通过调查发现常水位以上的当地优势物种是破坏草、大青、枫杨、地桃花、银胶菊、牛筋草、小蓬草、胡枝子等,常水位以下的当地优势物种是艾、淡竹叶、破坏草、芒、铁苋菜、狗牙根等草本植物。在后期山区河流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措施布局和现有的植被修复工程中可以参考这些优势物种及其群落结构特征,上述物种在云南山区河流生态河道治理边坡防护工程的研究中可作为参考依据。也可为山区中小河流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的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维红.道桥工程中土石方开挖回填施工技术的运用思考[J].建材与装饰2020(11):31-32.
2
赵冰琴,夏 栋,夏 露,等.向家坝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土壤质量评价[J].中国环境科学202040(3):1 224-1 234.
3
徐 勇.研究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景观生态恢复与建设[J].建材与装饰2017(32):286-287.
4
李妹姣.多条件下生态河道治理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20(2):48-50.
5
朱广龙.道路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方法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6
赵冰琴,夏振尧,许文年,等.工程扰动区边坡生态修复技术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技术201748(2):130-137.
7
刘 军. 基于恢复生态学的山体棕地景观生态修复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6.
8
屈月雷,令志强,王 晨,等.云南省石葵河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多样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845(9):79-83.
9
范 强,刘 瑞,代兴梅,等.石葵河河道治理关键技术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1):31-33.
10
王 飞,王永元,杨萌萌,等.干旱河谷草本植物随海拔变化的物种多样性[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7(4):471-476.
11
丁 宁,张 熹.南通濠河滨水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9):66-69.
12
齐代华,贺 丽,周 旭,等.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物种组成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422(5):966-970.
13
温培才,盛茂银,王霖娇,等.西南喀斯特高原盆地石漠化环境植物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时空动态[J].广西植物201838(1):11-23.
14
钟韩珊,李元哲,张晓雨,等.不同类型沙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1(4):349-355.
15
王喜龙,刘 强,余东莉,等.西双版纳片段化石灰岩森林附生兰科植物多样性研究[J]广西植物201636(2):162-169.
16
黄先寒,兰国玉,杨 川,等.云南橡胶林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杂志201736(8):2 138-2 148.
PDF(690 KB)

790

访问

0

引用

详细情况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