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15
      
    • 全选
      | 显示方式:
    农田水利
  • 相婷婷 张长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5. 
    收藏
    通过成本—收益法分析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政府供给行为,并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农村居民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需求行为,进而建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需均衡模型。政府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供给离农村居民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供需之间并未达到均衡,针对目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需之间的非均衡,提出了促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供需均衡的相关政策建议。
  • 高恵嫣1,杨路华1,孙建峰2,李天1,郭子鹏1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6-10. 
    收藏
    为分析农业生产对土壤硝态氮的影响,2011~2012年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区冉庄实验站进行土壤硝态氮田间试验,选取农田种植区与非种植区,对照分析土壤硝态氮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植区耕层土层硝态氮分布在年内变化呈现正弦“S”状,而深部土层硝态氮分布呈现呈“W”状。小麦生育期内,硝态氮主要累积在0~100cm深度土层范围并形成峰值带,返青期达最大值;玉米生育期0~500cm土层剖面硝态氮的分布呈“双峰”曲线,最大峰值出现在150~260cm深度土层范围内,达106.36 mg/kg。非种植区0~500cm土层深度硝态氮的累积量为723.27 kg/hm2,种植区为1430.56~5126.05 kg/hm2,是非种植区的1.98~7.09倍。耕层以下土壤中的硝态氮淋溶量1294.13kg/hm2,为全年施肥量的52.29%。
  • 赵鑫 王存国 魏永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1-14. 
    收藏
    以松嫩平原北部黑土区坡耕地进行的田间采样为基础,将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在大豆生长过程中,对土壤含水量、土壤饱和含水量、土壤干容重、土壤有机质、以及表征土壤机械组成的土壤砂砾含量、粉粒含量、粘粒含量几项主要参数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得出了各主要参数的最佳半方差理论模型以及空间分布图,并据此对试验区主要参数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该地精准农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柴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5-19. 
    收藏
    评述了西方国家农田水利管理制度研究的主要理论,包括用水户自组织管理理论、公共部门管理理论、用水户参与管理理论和用水协会管理理论。在此基础上,文章认为,现有的西方理论陷入了“协调问题——激励问题——再协调问题”的循环怪圈,在解释我国农田水利管理制度效率损失问题方面还存在理论上的局限性。因此,通过精细的实证研究,发展出更具解释力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 刘增进 王思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20-23. 
    收藏
    为了寻求实用有效的农田水利工程投资与进度综合控制方法,以赢得值理论为支撑,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阶段专业化管理程度还相对较低,对项目目标很难实现最佳控制,运用赢得值法对细化到节点的工作跟踪、分析,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高项目管理的可预见性,真正实现信息集成化管理以及动态控制。
  • 节水灌溉
  • 张作合 张忠学 王立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24-27. 
    收藏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苗期在不同干旱程度下生长, 并在拔节期复水,分析复水后株高的动态变化及对干物质、根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亏水抑制了株高、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的增长, 轻度干旱和适氮条件下复水后补偿效应明显,出现超补偿效应; 重度干旱条件下复水后虽然有所恢复,但很难恢复到正常水平;在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下适当的增加施氮量可以提高干旱复水的补偿效果。
  • 陈磊1,马孝义2,陈海涛1,周晓倩1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28-31. 
    收藏
    为了节约农田灌溉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自动微灌控制,根据精细农业的实际需求,本文提出了基于CAN总线和Linux的微灌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数据信息采集模块、嵌入式中央处理模块、灌溉控制模块、CAN总线网络四部分组成,可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自动采集空气温湿度、光照辐射强度等信息,并结合作物生长信息,经理论计算,决策所需灌溉水量,利用电磁阀来自动调节控制水量补给,实现作物微灌的自动化,优化植物的生长环境,提高水利用率。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良好,能够实现准确的信息采集和可靠的分布式控制。
  • 王贝贝 王辉 刘宇龙 黄炜玲 黄俊翔 林姚 沈紫燕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32-35. 
    收藏
    基于南方红壤丘陵区油茶树“七月干果,八月干油”的敏感需水期特征,本试验采用传统钻土取样烘干法选择在典型油茶林地连续定位抽样监测7月-9月份油茶林地需水关键期的土壤含水量,分析了油茶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及其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土层0-10cm范围土壤含水量受大气气候及灌溉等因素影响强烈,波动幅度比较大,较长时间含水量低于植物凋萎点以下;油茶树吸水根系分布密集的土层30-100cm范围内土壤平均含水量相对高,土壤含水量大多数高于凋萎点且波动幅度小, 仍随着季节性缓慢波动;仍有个别时段深层土壤含水量低于凋萎点,油茶树可能处于亏水胁迫期。这有可能导致油茶挂果率、出油率等产量降低。
  • 刘浩 孙景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36-40. 
    收藏
    在分析水资源紧缺和设施农业节水潜力巨大的现状基础上,从作物生理节水调控理论、作物生长冗余调控与缺水补偿效应理论、作物节水调质理论等方面,论述了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理论基础。探讨了适用于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灌溉技术及其研究动态,概述了基于土壤水分信息、基于综合气象状况及基于作物水分信息的设施作物高效用水指标与灌溉模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设施栽培作物高效用水的研究目标和未来研究趋势。
  • 常换换 李援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41-44. 
    收藏
    从微灌工程水头损失计算的通用公式出发,通过对孔口出流实际水头线的简化,用微分法建立了毛管沿程水头损失的一般方程,根据能量方程得出了沿程压力水头的计算公式,且给出了在不同坡度下,毛管允许最大铺设长度的确定方法。为判断滴头出流能否满足流量允许偏差率或计算灌水均匀系数提供了依据,同时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确定出允许最大长度,并利用该长度布置管网,可以节省投资,为滴灌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 贺建平1,阮双琛1,2,徐刚1,2,李春波1,梁业兴1,凌中水1,黄虹宾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45-49. 
    收藏
    针对喷灌系统中,低成本选择式远程监控的需求,基于上位机组态监控系统,采用西门子PLC Modbus通信技术,西门子TC35手机通信模块GSM网络无线通信技术,作物数据库管理以及传感器技术,等功能模块集成的方法,设计并开发了基于作物生育期多控制模式低成本主动选择式远程监控节水自动喷灌系统。经大豆喷灌试验基地试验表明,该喷灌系统能实现无距离限制远程高效实时监控,具有适应性强,成本低等优点,能满足大豆在苗期和分枝期,适宜土壤含水量为75%,开花期和鼓粒期适宜土壤含水量为90%的喷灌要求,达到了较高的标准。
  • 徐镕 孙三民 王立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50-53. 
    收藏
    通过小区试验,以地表滴灌为对照,探究红枣间接地下滴灌模式下水分的分布特征及不同灌水量对枣树生理生态指标、产量、品质的影响。间接地下滴灌下,最大的含水率出现在15~30cm土层处;而地表滴灌下,最大的含水率出现0~10cm土层处。枣树各生理生态指标,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各处理性状差异逐渐增大,间接滴灌下中供水和高等供水枣树长势较好,低供水处理下红枣的糖分含量高,中供水处理下红枣的有机酸和VC含量高;地表滴灌处理枣树的平均单株产量高,但水分利用率最低,中供水处理不明显降低红枣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前提下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综合考虑枣树长势、产量、果实品质及水分利用率,中供水是间接地下滴灌下最佳的灌水量。
  • 供水工程
  • 习树峰 谢志高 吴恒卿 葛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54-56. 
    收藏
    近年来城市供水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备用供水系统非常必要。从城市供水安全性出发,根据城市应急备用供水布局的要求,对梅林水库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详细论证水库应急备用功能和供水调蓄功能的实现时水库的库容分配和调度原则,并给出强化水库功能定位的工程措施。文章在综合分析了水库的原功能定位和实际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总结水库在供水系统中的特点和优势,从本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角度对城市供水水源给出合理定位,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 丁昆仑 孙文海 贾燕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57-60. 
    收藏
    在对集雨水质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有集雨水质净化处理的各种传统方法,重点介绍了初期雨水弃流技术、雨水粗滤处理技术、窖水慢滤净化技术、窖水终端过滤净化技术等几种集雨水质处理的新型实用技术,同时对其应用效果和特点给予分析。本文可为集雨利用地区选择集雨水质净化方法提供借鉴。
  • 邬晓梅1,2 , 孙青松3,单军3,胡孟1,2,宋卫坤1,2,李晓琴1,2,贾燕南1,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61-63. 
    收藏
    农村供水单位岗位合理设置,是农村供水工程长效运营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分析了农村供水单位岗位设置现状和存在问题,确定了岗位设置原则和方法,提出了适宜农村供水单位操作的岗位划分和相应职责,并给出了对应不同定员级别下的岗位人数控制范围,为农村供水单位的岗位设置和日常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以期切实保障农村供水工程的良性运行。
  • 郭德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64-65. 
    收藏
    根据包头市供水情况,包头市行业用水结构所占比重的大小依次为:农业、工业、城乡生活;“十一五”期间包头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供水量并未随着经济的大幅增长而大幅增长;但是包头市是水资源缺乏城市,随着工业、农业及城乡生活的不断发展,水资源缺口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建立节水型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是包头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 黄恒康1,徐国俊1,黄光辉2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66-68. 
    收藏
    随着农村自来水的发展普及,早期的大部分工程因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更新改造。结合典型农村供水工程的改造实践,按照摸清基本情况、查找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寻求破解方法,确定实现途径的技改设计思路。采用改造清水池设置消毒专区、改变并增加投药点、增设自动投药和控制装置,开挖排查管道漏损并先行修补加固、换填细砂保护管道消除隐患,加强维护保养、提高运行效率等方法和措施。进行的工程改造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防汛与抗旱
  • 王丽萍 黄海涛 张验科 徐安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69-72. 
    收藏
    入库径流随机性的存在使得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面临一定的风险,针对梯级水库调度的各个目标建立了联合防洪调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洪水预报中偶然误差的正态量化为基础,提出了入库洪水过程的随机模拟方法,基于对洪水频率进行分级考虑的思想构建了梯级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风险计算模型,并给出了基于模拟最大熵理论的求解方法。应用于溪洛渡和三峡水库的联合防洪调度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与模型合理可行,能够给出不同预报误差时的风险大小,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为调度决策提供参考。
  • 杨梦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73-76. 
    收藏
    为解决我国现有防洪子堤技术存在着一定的应用性与操作性及使用范围与应用领域等方面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根据洪水预报和实际情况,可实时、及时、动态调节子堤高度,子堤堤面可承重,无巡视盲区和抢险障碍,无需专用工具或材料、无场地限制、应用范围广的新型挡水结构,能同时应用于城市防洪及穿越农村、乡野堤段的非城市防洪和浅水围堰、吹填工程围堰、基坑挡水等施工领域。
  • 焦圆圆 谢志高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77-80.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李华斌 梁海兵 李健 王银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81-85. 
    收藏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河道水质恶化的最主要因素。目前,国内外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实践主要集中在立法、管理和源头控制等方面,对流失过程中防治措施则停留在理论研究和小范围实验阶段,实践较少。文章基于前人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在源头控制的基础上,根据面源污染流失的过程分别采取生态田埂、生态沟渠、池塘系统和滨水植被缓冲带等措施进行层层削减,以达到全过程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的防治策略。同时根据各项措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策略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 李栋梁1,2,李琴2,3,李鸣2,3,李美停2,3,黄丹2,3,胡春华2,3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86-89. 
    收藏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对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进行评价。根据水环境承载力的基本概念,选取适当的水资源和水质量承载力指标,运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分别计算2006—2010年赣江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流域人口、灌溉面积的承载度最大值达到0.90和0.96,均有超过水环境承载力的趋势;GDP承载度最大值为0.38,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富营养化指标TN均大于1,一直处于负荷承载;TP五年平均承载度为0.9,有超过承载力的趋势;COD的承载度在0.3周围波动,较为良好。赣江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为负承载,水质量承载力影响程度更大。
  • 王国建 胡继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90-92. 
    收藏
    莆田市北洋片区河网水系发达、水面率大,但各种污染物直接入河,造成水环境污染,综合分析原因后认为,水环境改善的主要措施是:点源污染控制、面源污染削减、内源污染清除、水体调活及水生态修复等措施,通过此些措施的实施,可使北洋片河网水系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水环境。
  • 韦耀东,胡开富,罗应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93-95. 
    收藏
    以昆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松华坝水源地为例,收集水源地自然地理概况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国内外广泛运用的DRASTIC指标法对水源地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说明:人为因素对地下水资源的脆弱性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农药对地下水资源起到的比较关键的作用。
  • 雷洁 杨丰顺 徐成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96-98. 
    收藏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污水排放,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首次将能源环境领域中的脱钩概念引入到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的分析中,利用IPAT方程建立了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的脱钩分析方法。以武汉市为例,对武汉市2002-2011年污水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经济发展与污水排放一直处于脱钩状态,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强脱钩的理想状态。此外,脱钩的不稳定状态说明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污水排放量,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 周振民 郑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99-102. 
    收藏
    在对开封市惠济河污灌区耕作层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选取灌区土壤中Pb、Cd、Cr、Cu为评价因子,根据情景预测法估算重金属的累积现速率和累积加速度,建立含量变化预测预警模型,在乐观情景和无突变情景下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以及在匀速累积模式和加速累积模式下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趋势进行预警,提出了应对由污水灌溉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 王多栋 高金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03-104. 
  • 官云飞 黄显峰 方国华 程发顺 刘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05-110. 
    收藏
    河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河流健康生命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开展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河流健康角度出发,界定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目标内涵,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需水要素,即水量与水量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RVA框架的生态环境需水指标体系,建立了相应的河流生态环境流量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新安江-富春江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得到了新安江、富春江坝址以下的最小生态环境流量、最大生态环境流量及适宜生态环境流量。研究成果对新安江-富春江河流开发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水文水资源
  • 王苗 李琳 杨海华 邱秀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11-117. 
    收藏
    文章采用层流方程和简化的多相流Mixture模型,针对结构尺寸相同的普通装置和梭锥管进行了浑水质量浓度为5kg/m3的泥沙静水沉降的数值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PIV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详细分析了两装置内速度场、浓度场的特点及区别。结果表明,在梭锥管内,泥沙通道中心断面上泥沙的速度是普通装置内的5-6倍;在相邻锥圈间形成了沿锥圈上表面向下和沿锥圈下表面向上的环流。在普通装置内,泥沙始终沿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沉降,泥沙浓度分布比较均匀,速度较小。与普通装置相比,泥沙在梭锥管中沉降的速度较快,且特有的结构—锥圈,改变了泥沙的沉降方向,缩短了沉降距离,增加了沉降面积,使梭锥管内的水沙分离效果更明显。因此,为了提高梭锥管内水沙分离的效率,可以适当增加梭锥管内的锥圈数量以增强其水沙分离性能。
  • 王宏义 周长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18-122. 
    收藏
    本研究选择人类活动频繁、环境脆弱的静升盆地作为典型研究区,在了解区域地质背景环境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数法、灰色关联度法与Gis技术相结合,评价了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并对不同年份的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动态分析,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静升盆地地下水脆弱性有增高的趋势,其中脆弱性升高一级的面积为8.1 km2,占总面积的32%,升高二级的面积为2.22 km2,占总面积的9%,升高三级的面积为0.18 km2,占总面积的1%;从空间上看,地下水脆弱性从盆地西部到东部逐渐减弱,盆地西部地下水脆弱性等级的变幅大于盆地东部;从与地下水位关系看,在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地下水脆弱性与地下水水位埋深之间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以为静升盆地国土整治,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其它地区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 侯聪 张治晖 赵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23-127. 
    收藏
    通过在东营市利津县黄河滩地使用国际通用化软件Visual Modflow的SEAWAT模块,建立了三维变密度非稳定水流和溶质运移耦合模型,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评价和开采井的优化布置,并对设计开采方案下未来10年的地下水位和咸水运移范围进行了预报。结果显示:利津黄河滩区大致以黄河大堤为咸淡水分界面;按水源地设计方案进行开采,采补趋于平衡,具有补给保证;未来10年,在设计开采量下,咸水不会影响开采井水质。Visual Modflow在利津黄河滩地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成功运用,为研究区地下淡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
  • 王蕾 肖长来 梁秀娟 张茜 姜薇 王悦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28-131. 
    收藏
    以吉林市第二松花江为典型流域,利用MIKE BASIN软件,构建吉林市第二松花江流域水资源配置模型,搜集吉林市1990~2010年水文资料和用水资料,利用吉林水文站1990~2010年控制站流量实际数据进行验证,对规划水平年2015年进行预测计算。由模型运行结果得到全流域供需水量平衡数据,“二松”干流上三个子流域水量充足,能够满足其用水户用水,其他三个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水,主要缺水区域集中在鳌龙河、团山子河及牤牛河子流域上游,团山子河子流域在2015年月平均缺水量达8.58万m3,牤牛河子流域月平均缺水量为8.78万m3,鳌龙河子流域月平均缺水量为12.32万m3。采取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的方法来解决缺水问题。MIKE BASIN模型的建立为吉林市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 水工建筑
  • 张靖静 陆伟刚 黄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32-134. 
    收藏
    预制带肋混凝土U形渠道通过对U形槽壁面形式的设计,改进了U形槽之间连接的构造原理,将通常的预制U形槽平缝连接改为承插式连接,增强了预制混凝土U形渠道的抗渗效果,提高了渠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增大了渠道壁面的抗弯承载能力,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和材料用量,作为一种新型的预制U形渠槽结构形式可应用于中、小型预制混凝土渠道工程。
  • 蔡宜洲 向鹏 叶永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35-137. 
    收藏
    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型式,其热稳定性是工程应用中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影响热稳定性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考查沥青含量、级配指数及填料用量等指标。通过测定不同试验条件下的斜坡流淌值,应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因素对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热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沥青含量的灰熵关联度最大,是沥青混凝土结构组成最优控制因素,而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含量的灰熵关联度相差不大,其影响相当。
  • 王瑞 刘韩生 聂源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38-140. 
    收藏
    曲面贴角窄缝挑坎是在直墙窄缝挑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典型消能工,目前对曲面贴角窄缝挑坎水力特性的研究还较少。通过对比分析曲面贴角窄缝挑坎与直墙窄缝挑坎体型结构、消能机理、受力特征上的差异,并从水力模型实验方面予以验证,证实曲面贴角窄缝挑坎除具有传统窄缝挑坎的优点外,还具有边墙低、消能充分、稳定性及安全性好、水舌纵向横向较为分散、底槽水舌挑距稳定有利于跨岸、下游河道冲刷深度较浅等优点。
  • 刘迅 毕远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41-145. 
    收藏
    工程项目管理中广泛存在着资源波动引起项目成本增加的现象发生。针对传统的工程网络计划描述资源均衡指标存在的诸多不足,考虑资源波动所引起的成本增加的实质,在对因资源不均衡而引起的额外支出费用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找出能够真实反应资源不均衡与额外费用支出的关系,分析了由资源不均衡所引起资源成本变化的资源闲置及资源流动成本,进而从本质上提出了反应资源均衡的资源闲置及资源流动数量的评价指标。最后通过算例的计算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指标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资源均衡优化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本文提出的指标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资源均衡优化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陈建国 凌贤宗 胡智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46-149. 
    收藏
    探讨了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及引气剂掺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泵站混凝土提供施工配合比。通过掺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及引气剂,配制了不同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了C20、C25、C30 3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体积稳定性,并用SEM法表征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研究表明,掺入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及引气剂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均达到设计指标;在较高水胶比条件下,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及抗压、抗拉弹性模量,和混凝土抗渗性能均随着粉煤灰掺量增加而略有提高。粉煤灰、高效减水剂及引气剂掺量分别不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30%、1%及0.015%时,所配制的C20、C25、C30混凝土满足泵站混凝土高性能化的要求
  • 申玲玲 辛全才 杨海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50-153. 
    收藏
    矢跨比是拱承式渡槽重要的设计参数,分析其对渡槽抗震性能的影响对地震区渡槽建设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东滑峪渡槽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不同矢跨比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分析、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分析。通过对关键位置横槽向位移和拱圈内力变化规律的分析,确定渡槽的最优矢跨比。综合考虑各因素,不论静力荷载单独作用,还是静力荷载和地震荷载共同作用,该渡槽结构的最优矢跨比均为1/6。
  • 沈昊 陈照 袁翠平 王洁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54-156. 
    收藏
    以巢湖市裕溪路天河闸站桥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闸站桥结合类城市综合性工程的特点,分析了其适用条件和工程设计要点。通过设计研究与实践,阐述了在工程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即应结合水系合理选址,布置在不行洪河道中;各分项工程需统筹考虑,合理布置,使工程同时具备水利、交通及景观功能;应优先选用钢筋混凝土坝坝型、潜孔式钢闸门及倒挂式液压启闭机,既能节约空间,又能满足工程的整体性和美观性;宜设置桥梁连接拦污栅桥与两岸,有利于安装检修和清污。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了经验,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 水电建设
  • 郝云剑 胡兴球 王洪亮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57-160. 
    收藏
    近年来,我国水电开发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投资的水电项目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识别、分析和防范东南亚地区的水电项目投资风险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从分析我国水电开发企业东南亚水电项目投资风险特征出发,运用风险分解结构(RBS)从宏观环境、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识别了东南亚水电投资的主要风险因素,并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划分了风险层次结构,确定了主要风险,为我国水电开发企业有效的管理和应对东南亚地区水电项目投资风险奠定基础。
  • 付正鑫 卢继平 何功 胡润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61-164. 
    收藏
    为了节约水资源,充分利用水能发电,在原有水电调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机组分类处理的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的短期经济运行模型。为适应调度要求, “以电定水”模式的梯级水电站的短期经济运行,兼顾了上下游电站利益、水量平衡、生态平衡,做到梯级电站群水能利用率最大,且经济性最优。整个过程分为上下游电站负荷分配和站内机组优化分步进行的策略,在优化中首先对同一电站的机组进行分类,根据机组能量特性曲线的异同将同一能量特性的机组归为一个等效机组。另外在进行负荷分配时采用有效约束区间,有效避免了水电机组出力在汽蚀震动区内,带来机组损坏的问题。该方法的实现使得梯级电站之间的出力分配有了理论依据,便于调度人员根据优化结果下达发电任务。机组分类和模型分步优化的方法避免了整体优化时约束条件过多无可行解或进入死循环的问题。
  • 梁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65-168. 
    收藏
    针对某电站异常振动机组,实测不同水头下水力发电机组的顶盖、推力机架、大轴振动、振动情况和尾水管的压力脉动,分析振动峰值等变量与负荷变化的关系,并结合HHT频谱分析方法计算其振动频率。研究表明:机组振动频率主要集中在7.5Hz(此频率为叶片通过频率),且振动随着负荷增大而增加,可诊断该现象是水力激振引发的机组振动,该振动结果在机组检修中得到验证,充分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这为水电机组的故障振动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
  • 武彩萍 刘岗森 张国来 王嘉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69-171. 
    收藏
    结合国外某水电站工程,通过物理模型对水电站引水沉沙池的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资料深入分析了沉沙池内水流的流态特征,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并通过在沉沙池工作段首部加设整流栅,对入池水流进行调节,使沉沙池内水流流场分布均匀,使调节后的流场分布更利于泥沙的沉降,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 张新明 王丽萍 李继伟 谢维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72-176. 
    收藏
    景洪-橄榄坝枢纽作为澜沧江国际通航河流的最后两级电站,其联合日调节运行方式对自身发电及下游航运具有重要影响。针对该发电、航运等多目标梯级运行问题,制定了景洪-橄榄坝联合运行的七个调度方案,并以景洪电站运行调度产生的日调节非恒定流为研究对象,建立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水力数学模型。该模型采用混合非结构网格(四边形和三角形)离散计算区域,采用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来计算通过界面处的法向通量。通过该模型模拟计算,在保证橄榄坝出境流量满足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合理协调景洪-橄榄坝两坝间通航与景洪调峰发电目标,最终得到景洪-橄榄坝联合运行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推荐方案。
  • 史贵才 周长艮 代国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1):  177-180. 
    收藏
    随着电网建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输电线路不得不途经煤矿采动区。地下煤层采出后引起的地表沉陷是一个时间和空间过程。地表的移动经历一个由开始移动到剧烈移动,最后到停止移动的全过程。开采引起了地表移动和变形破坏了高压输电塔的初始平衡状态,造成高下输电塔受力状态恶化。现有资料表明下沉是造成采动区输电塔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输电塔在地表变形和外负荷共同下的受力进行数值模拟,可为处于采动区输电铁塔结构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