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期 刊出日期:2014-04-15
    • 全选
      | 显示方式:
    节水灌溉
  • 徐驰 黄介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3. 
    PDF   收藏
    对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含盐量高光谱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原始光谱曲线进行连续统去除变换,可以突出波峰、波谷等重要波段位置,有利于建立逐步回归模型(R2=0.589,RMSE=0.327)对土壤含盐量进行定量反演。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模,不仅可以利用非正态分布的含盐量数据建模,且模型的精度(R2=0.695)和稳定性(R2=0.756)均优于逐步回归方法。其中,将光谱经过对数和一阶微分变换后,模型结果最佳(R2=0.989,RMSE=0.368)
  • 李中阳 齐学斌 樊向阳 李彩霞 吕谋超 赵志娟 朱东海 李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4-6. 
    PDF   收藏
    以常规灌溉(CFI)为对照,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交替隔沟灌溉(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Glomus mossea,简称BEG167;Glomus diuphauam,简称GD; Glomus versiforme,简称GV)对玉米生长、产量、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AFI显著增加茎干基部直径、次生根数量、根干重和籽粒氮含量,分别增加了6.8%、10.9%、11.5%、11.5%。接种菌根对玉米株高没有影响,但在AFI处理下GV显著增加玉米单株叶面积,且茎干基部直径和次生根数量也分别显著增加了10.3%、15.2%。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根干重,但只有GV对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的增加作用较为明显,尤其是在AFI处理下,穗干重和籽粒千粒重分别显著增加了8.4%和2.5%。3种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籽粒氮含量,其中BEG增加效果最为明显。AFI条件下不同种类丛枝菌根对玉米生长、产量及籽粒氮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
  • 范海燕 马福生 吴文勇 郑凡东 马怀宇 涂人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7-10. 
    PDF   收藏
    基于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及根系吸水模型,建立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应用HYDRUS-2D模型模拟全生育期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设施茄子滴灌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所建地面滴灌土壤水分运动数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滴灌条件下茄子土壤水分运动规律。
  • 才硕 时红 许亚群 崔远来 刘方平 杨文祥 谢文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1-14. 
    PDF   收藏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相比,早、晚稻间歇灌溉处理本田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4.35%和4.61%,作物系数(Kc)分别减少4.00%和3.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7%和2.96%,产量分别增加3.30%和1.40%。
  • 戚印鑫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5-17. 
    PDF   收藏
    河水滴灌重力沉沙过滤池工程是通过简单的工程措施将地表水中的泥沙、有机物等进行沉淀和过滤,使处理后的河水水质达到滴灌最末级管路及滴头允许的范围内。其工程构造包括沉沙池、过滤网、引水管道、冲沙廊道等。文中对联丰村重力沉沙过滤池进行现场试验,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在河道泥沙含量小于2kg/m3时,经过重力沉沙过滤池对泥沙的处理,出池河水能够达到滴灌水质要求,泥沙含量显著降低;河水经过过滤网处理后,清水池中泥沙粒径在0.1mm以下,同时滤网还有清除浮游生物及水中杂质的作用。通过试验说明,这种型式的沉沙池在处理含沙量较低的河水时效果明显,沉沙加过滤优于传统箱式沉沙池。今后将继续优化布置型式,结构尺寸,滤网角度,使其适应不同泥沙含量的河水处理。
  • 水环境与水生态
  • 冯欣 张亚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8-20. 
    PDF   收藏
    以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试验基地—深州基地为依托,针对不同深度含水层,开展了分层水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100m地层深度由浅至深分别分布有两层咸水和两层微咸水,水化学类型咸水以Cl?SO4-Mg?Na为主、微咸水以Cl?SO4-Na为主。咸水TDS均大于10g/L,且硬度较大,微咸水TDS较浅部两咸水层有显著降低约为1~1.5g/L;离子比例系数结果表明, SY01中γNa/γCl比例系数接近海水比值,但结合Cl/Br和γMg/γCa比例系数分析,可以得出该层地下水在成因上主要还是受大陆溶滤水演化的影响;SY02、SY03、SY04中γNa/γCl比例系数偏离海水比值,可能是由于水中Na+离子与地层中离子发生阳离子交换导致的。
  • 沈益婷 李新 朱贤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21-24. 
    PDF   收藏
    运用环境库兹涅茨理论模型,对甪直镇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曲线呈N型,结果表明水污染对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响应,甪直镇经济增长还处在加重水环境负担的阶段。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工业内部结构与水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工业COD污染排放的影响因素中,纺织印染>化学工业>电子>机械行业,甪直镇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带来了突出的水环境压力。最后针对水环境污染提出了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 颜乐 夏自强 丁琳 周艳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25-28. 
    PDF   收藏
    城市化通过改变区域的下垫面条件,进而改变了天然状态下的水文机制。以济南某停车场为研究区域,假设该区域所设的调控措施为生物滞留池,运用SWMM软件建立模型,对加入调控措施—生物滞留池前后进行水文效应对比分析,并通过改变生物滞留池的深度、坡度等指标,模拟不同指标下的径流形态。研究表明:经生物滞留池调控后,洪峰流量呈显著减小的趋势,洪峰出现时间延迟;生物滞留池对于重现期较短的降水效果比较明显,重现期越长,效果越不明显。
  • 陈隐石 汪院生 吴玮 黄天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29-33. 
    PDF   收藏
    在分析河道的生态功能与目前生态河道建设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河道建设的原则,并结合苏南某农村地区河道的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河道在生态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截污治污、底泥疏浚、活水工程、深化处理以及护岸工程五个方面规划了生态河道建设所采用的工程措施,为农村相似地区的生态河道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及借鉴。
  • 周毓彦 肖伟华 暴柱 王建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34-38. 
    PDF   收藏
    通过多季节野外采样及分析研究,以叶绿素-a含量为指示参数描述潘家口水库藻类生物量多季节分布情况,分断面探究其影响因子组成,为研究水库水生态问题提供了基础支撑。结果表明:①除冬季外,叶绿素-a含量呈“U”型季节性变化,其浓度大小关系为春季>秋季>夏季,沿纵断面叶绿素-a含量呈梯级减少趋势,而垂向分布与水下温跃层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②不同断面处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理化因子有所不同,瀑河口断面的主要影响因子为pH值、总 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燕子峪断面为水温、溶解氧、氨氮;坝前断面为水温、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其中磷是坝前叶绿素-a含量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仍需进一步探讨其他理化因子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苏旺德 史正涛 沈盈佳 刘钢 曾建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39-43. 
    PDF   收藏
    选取云南省昭通市渔洞水库流域1996~2012年6期TM/ETM影像数据提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根据像元二分模型利用不同时期NDVI计算了流域植被覆盖度,得到渔洞水库流域植被覆盖度分级图。结果表明:该区域1996~2012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平均植被覆盖度从1996年0.306增加到2012年0.356,增加值为0.05,植被覆盖度增加区域的面积达到412.440km2,约占流域总面积的58.17%。其中2000~2008年间为植被恢复期,植被覆盖度呈现持续增长趋势,2008~2012年间为植被退化期,植被覆盖度持续减小。1996~2012年间,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增加显著,主要分布在流域东部、中偏西部以及东南部地区,而2008~2012年间流域西北部地区植被覆盖度等级有明显下降情况,且历年来高植被覆盖度集中的东部地区也呈现植被覆盖度等级明显下降的情况。
  • 黄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44-50. 
    PDF   收藏
    给出了蓝藻水华及其综合治理的完整定义,紧密结合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和蓝藻水华治理两个角度讨论蓝藻水华治理问题。前一部分涵盖以控制点源面源污染为核心的陆上治理和以生态修复生态调控为核心的水系治理两个方面,并分析了富营养化治理与蓝藻水华治理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讨论蓝藻水华治理时,笔者在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方法以及资源化利用这几个方面列举了各种常见方法,着重讨论了其中实用性较强的诸多方法,分别阐述其原理以及应用案例,并作分析和评价,给出应用建议或改进建议。国内外治理实践说明:没有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理蓝藻水华,必须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生物治理技术,综合采用中短期和长期治理策略才能有效控制当前的蓝藻水华问题并最终达到基本消除之的目标。还讨论了综合治理案例,最后讨论了我国当前蓝藻水华治理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以及治理工作的经济效益分析。
  • 焦瑞 刘华琳 徐晓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51-54. 
    PDF   收藏
    水环境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水功能区管理,以及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对鄂尔多斯16条典型河流水质检测分析,并运用单因子标识指数法,确定影响鄂尔多斯典型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氨氮、总磷和总氮;运用综合标识指数法对对分析结果进行评判分析得到,16条河流中2条河流水质不达标,其它河流的水质达标。
  • 李旭光 何海洋 孙岐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55-58. 
    PDF   收藏
    西辽河平原是我国的重要粮食基地,地下水是其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农药的影响下,地下水已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综合分析了地下水污染评价的各种方法后,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单指标污染标准指数法。在西辽河平原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390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79项指标(包括现场测试7项)。依据资料分析选择其中铁、氟、三氮及其有机项目共计34项进行评价。 采用单因子污染标准指数法对西辽河平原东部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按污染组分的分类对污染范围的分布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导致地下水污染的原因。解决了区域污染评价指标之间对比问题,能够直接反映区域地下水污染情况,并为有针对性地治理地下水污染提供了依据。
  • 张宏斌 樊贵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59-61. 
    PDF   收藏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浓度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标准。通过进行系统、大规模的采样,计算提出了山西中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研究结果表明,山西中部地区土壤Cd含量的背景值为0.087 mg/kg、Cr为46.90 mg/kg、Cu为17.62 mg/kg、Ni为26.50 mg/kg、Pb为26.02 mg/kg、Zn为57.95 mg/kg,这六种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15618-1995)。与全国土壤背景值比较,山西省中部地区的Cd、Ni、Pb含量与全国水平基本一致,而Cr、Cu、Zn均小于全国对应值。
  • 防汛与抗旱
  • 何传凯 马旭东 黄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62-64. 
    PDF   收藏
    山区河流堤防工程对保护河道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堤防工程的兴建减少了河道的槽蓄库容,可能对洪水的演进产生影响,运用一维数学模型研究山区河流堤防的建设对河道水位、行洪能力、洪水历时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具有重大实践意义。通过模拟成果分析得出堤防工程对河道水位及行洪能力影响较大,而对洪峰流量及洪水历时影响不大。
  • 刘刚 袁鹏 黄克威 李江洪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65-68. 
    PDF   收藏
    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无资料地区推求设计洪水时存在参数难以率定的问题,提出了采用现有四川省综合单位线成果的HMS分布式水文模型,并运用到琼江上游某工程断面设计洪水计算中。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推理公式法、综合单位线法计算成果相差不大,计算结果基本合理。实例应用结果表明,结合综合单位线法的HMS分布式水文模型的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四川无资料地区的设计洪水计算。由于分布式水文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流域的物理特征,因此该法的计算结果对于设计洪水成果的选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供水工程
  • 刘恒 童坤 耿雷华 姜蓓蕾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69-72. 
    PDF   收藏
    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编制目的之一是着力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提高农业灌溉的用水供水保证保障能力。结合云南省农业供水特点,建立农业供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对规划实施前后的云南省农业供水安全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0年云南省农业供水处于橙色预警状态,规划提出重点水源、节水灌溉和抗旱应急水源等重大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农业供水的保障程度,规划实施效果明显。
  • 程发顺 方国华 黄显峰, 王文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73-76. 
    PDF   收藏
    根据研究区域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及特征,从水量、水质、供水3个方面选择12个指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墒权迭代理论的模糊物元模型,对连云港市农村饮水安全状况进行定量化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饮水安全评价过程中能有效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和削弱指标异常值的影响,指出连云港市目前农村饮水安全所处状态,能够体现出该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的实际状况。该模型和评价方法结果合理、可信,对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及饮水安全开发建设决策提供了一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新途径。
  • 许杰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77-79. 
    PDF   收藏
    水源地水质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了解水源地水质状况,加强水源地水质保护极为重要。以2011年太原市集中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为评价基础,在地下水污染原因调查的前提下,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控制对策。
  • 黄泽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80-82. 
    PDF   收藏
    农村安全饮用水是农户生存的基本需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问题。农户是饮水安全的使用者。了解贫水山区农户饮水现状和尊重他们的意愿,有助于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学术界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选取广东省界址镇作为案例,分析该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随机抽取318个农户作为问卷调查对象。通过研究发现,得出多数农户饮水水质从未化验,水源污染多为生活垃圾,饮水难亟待优先解决,希望自来水进村入户和加大政府投入,愿意承担部分修建费用等结论,最后相应地提出政策建议。
  • 水文水资源
  • 杨世杰 陈义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83-86. 
    PDF   收藏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研究区,对区域内8个研究单元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分析了8个研究单元评价结果差异,并提出改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的对策,对该区域社会经济重点发展领域以及空间布局有重要指导意义。
  • 姜蓓蕾 耿雷华 刘恒 王丽丽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87-89. 
    PDF   收藏
    我国水资源计量与统计管理经历了从无管理状态到依法管理的历程,但目前的计量与统计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还不能满足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因此,本文根据区域、行业和用水户的管理尺度特点,设计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方向。并从国家、流域、省区三层,提出了不同的管理任务。通过结合不同尺度、不同层面的管理方向和任务,最终形成以国家宏观指导、行业协助、流域平衡、省区管理实施为主导的上下联动、全面覆盖、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 李玉芳 刘海隆 刘洪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90-93. 
    PDF   收藏
    塔里木河流域作为内陆干旱区典型流域,其经济可持续发展受制于水资源的脆弱性。为了保证流域经济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实时开展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提高水资源优化调控与科学管理效率,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之一。基于流域水资源历史与现状的调查结果,对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因子进行分析、识别,将主要水资源问题归纳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标准,选择数学模型对流域进行综合评价,形成定量反映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成果,为该流域的各种水资源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 侯新文 李常锁 邢立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94-97. 
    PDF   收藏
    通过对济南单斜岩溶水系统地质结构、含水层发育特征等的研究,分析了50年来地下水水位动态、地下水开采量、大气降水变化规律,综合研究认为,济南市区四大泉群泉流量由市区水位控制,其与两年大气降水量、开采量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并可由此评价济南单斜岩溶水系统的资源潜力。研究表明,在生态水位的约束下,即控制市区水位27.5m与27.0m时岩溶地下水最大允许开采量为29.43万m3/d与30.94万m3/d,现状条件下泉域内不具备增大开采的潜力;采取补源措施后,泉域最大允许开采量能够达到40万m3/d。
  • 王鑫 徐淑琴 李洪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98-100. 
    PDF   收藏
    通过实际算例分析比较了灰色预测模型、小波分析法、小波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河川径流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灰色预测模型和小波分析法预测结果误差比较大且分布不均匀,小波神经网络和模糊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明显好于灰色预测模型和小波分析法。
  • 孙传文 钟平安 万新宇 王玉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01-104. 
    PDF   收藏
    基于河川径流月时段具有非平稳季节性的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的季节性样本,建立水库入库径流的季节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以三峡水库1950~2006年的入库径流系列为训练样本,利用季节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三峡水库2007~2009年的月径流量进行预测。将此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标准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指标分析,结论显示季节性支持向量机径流预测模型准确度更高,可以用于水库入库径流的预测。
  • 顾文权 邵东国 蒋玉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05-107. 
    PDF   收藏
    需水长系列模拟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效果。针对月需水相关系数难以模拟的问题,引入Thomas-Fiering模型和基于cholesky因子分解的多维随机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了区域需水长系列模拟模型,并对模拟结果在反应月需水的均值、方差及相关系数特征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两模型均能较好反应需水的各项统计参数,为需水长系列统计模拟提供了新思路与方法。
  • 泵站技术
  • 李迎春 罗卫国 李崇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08-111. 
    PDF   收藏
    建立了旗岭泵站前池、引水明渠、进水流道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CFD方法,模拟设计流量、不同开机组合时前池流态,分析流动均匀性及漩涡分布,获得大流量下最优的开机方案,这为提高泵站前池水力稳定性和保障泵站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 黄思 郭京 张建可 杨富翔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12-115. 
    PDF   收藏
    运用三维动网格技术,对旋喷泵非定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使用Fluent流动软件的Profile文件定义旋转计算域边界面的转向和转速,将所有计算域设在同一个参考系中。采用弹簧光滑法、动态分层法及局部网格重构法三种方式实现计算域网格变形。非定常计算得到了旋喷泵的流速、压力、出口流量及转子径向力等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计算显示:在经历了一段转子启动时间后,旋喷泵出口流量趋于平稳并随时间作规则的周期脉动,脉动频率与转子的叶片数相对应;转子所受的径向力方向是由轴心指向集流管的背流一侧。旋喷泵转子所受径向力的脉动幅度较大,转子腔内液流与集流管的动静干扰现象不容忽视。本研究表明采用动网格技术可实现旋喷泵的三维非定常流场数值模拟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杨敬江 张文寅 卢新全 李彦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16-119. 
    PDF   收藏
    为了研究变速调节下轴流泵的性能和内部流场特性,基于 ANSYS CFX 软件,采用k-ε模型对模型泵多个工况点进行了三维湍流数值计算,计算得到了轴流泵的性能曲线和叶片表面的速度、压力分布。基于数值计算结果对轴流式模型泵性能和叶轮内部流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扬程曲线升高。效率曲线则随转速的降低而左移。在偏离设计工况的小流量区域,通过变速调节可以扩大轴流泵的高效工作区。
  • 水工建筑
  • 刘思海 侍克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20-122. 
    PDF   收藏
    为了更好的应用粉煤灰资源,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方针,拓宽大掺量Ⅱ级粉煤灰混凝土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结合新疆喀什公格尔水电站深斜井混凝土衬砌工程的施工实践,通过系列对比性能试验选取掺量达到52%的Ⅱ级粉煤灰泵送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用于衬砌工程,其现场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大掺量Ⅱ级粉煤灰混凝土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可泵性,浇筑质量满足工程的设计需求,最大程度的节约了工程的成本及工期,在大倾角长距离的深斜井衬砌工程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及前景,为今后更多的大掺量Ⅱ级粉煤灰混凝土工程奠定了实践的基础。
  • 张家柱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23-125. 
    PDF   收藏
    粘土和细砂互层地层中,采用多头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形成防渗墙体方案来进行渗流控制。首先进行防渗墙围井的工艺性试验,拟定多项试验参数和控制标准,通过对试验围井的现场抽水试验、开挖质量检查以及围井墙体水泥土的力学、渗透性能试验。依据围井的各项试验结果经分析得出:在粘土和细砂互层地层中采用多头小直径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来进行渗流控制的方案是可行的。同时确定了该地层中防渗墙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控制参数指标。
  • 吐尔洪.吐尔地 王怀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26-128. 
    PDF   收藏
    研究通过改进水工混凝土抗冲磨(水下钢球法)两个试验参数,第一个是冲磨介质钢球的形貌,将现行规范中圆形表面光滑的钢球形貌,改为带有尖角的圆形六面体;第二是调整了钢球的级配及数量;通过对比试验表明:与现行规范方法相比,改进后方法对于高强混凝土,其磨损率提高一倍及抗冲磨强度减少一半,磨损后试件表面严重磨损,平均磨损深度从2~4mm增加到10~35mm,反映了混凝土本体而非表层的抗冲磨性能,磨损效果显著提高,更能反映C40以上高性能抗冲磨混凝土的磨损速度和抗冲磨强度。
  • 徐佰林 练迪 黄耀英 田开平 丁月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29-131. 
    PDF   收藏
    高寒地区在高温季节太阳辐射强,环境气温较高且昼夜温差大,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极为不利。规范规定的基础容许温差是温控防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鉴于此,本文依托西藏某实际工程,建立了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采用组合指数式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法进行混凝土温度场仿真计算,基于基础容许温差对高寒地区高温季节温控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即使是在高寒地区高温季节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受外界环境气温、太阳辐射和内部水化热影响依然很大,也需要采用骨料预冷和通水冷却等温控措施。
  • 张永清 马旭东 杨庆 戴光清 张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32-136. 
    PDF   收藏
    在山区河道截流初期,由于河道坡降较大,进占戗堤难以使戗堤上游水流回壅,致使分流建筑物初期分流比较小,截流龙口始终处于高流速区段,戗堤进占困难。依托某水电站工程截流模型试验,主要研究采用分流丁坝增大截流初期分流比的作用,以及不同丁坝长度对分流建筑物分流能力和龙口水力学指标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分流丁坝对降低山区河道初期截流难度作用明显,同时可以在截流中后期一定程度上减小截流落差和单宽功率。
  • 王超 于金龙 杨林振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37-139. 
    PDF   收藏
    导流标准的选择关系到整个水电工程的造价和工期[1]。确定导流标准时,要综合考虑工程投资、建设工期、风险率等多个目标,从整体上优化选择导流标准。本文建立基于JC法的风险率计算模型,这种方法简便、准确,并可适用于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的情况。最后以某实际水利水电工程为例,计算不同重现期条件下各方案的风险率,进而建立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最终选定此工程的导流标准,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是有效的,且精确较高,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 谭乔木 张法星 薛顺民 刘善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40-143. 
    PDF   收藏
    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对收缩段内水深变化规律进行观测,分析了收缩角、底坡及流量的变化对收缩段内流态影响,总结出三者对水深变化及水面波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收缩段出口Fr随收缩角和流量的变化关系。根据动量定理推导了收缩段内壅水水深的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得到的收缩段内水深与试验测得水深基本一致。
  • 黄智敏 陈卓英 朱红华 钟勇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44-146. 
    PDF   收藏
    拦河闸下游河道河床下切、水位降低之后,其下游消力池需改造或重建,或者在保留现状消力池条件下,在现状消力池下游修建二级消力池,以确保拦河闸泄流的消能及其上、下游水流衔接过渡。通常,可在一级消力池下游陡坡段设置不连续的外凸型阶梯,增大陡坡段泄流消能率,以减小下游二级消力池的规模,节省工程投资。本文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拦河闸下游两级消力池之间陡坡段的外凸型阶梯布置和水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算例,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 秦鹏飞 符平 王春 王丽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47-150. 
  • 水电建设
  • 邵国辉 赵越 赵英男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51-154. 
    PDF   收藏
    效率试验是评估水轮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电站的经济运行就是基于水轮机的效率特性。近些年来,许多电站进行了原型水轮机组的效率试验。文章阐述了水轮发电机组现场效率测试的常用方法。并以卡伦Ⅲ水电站2#机组为例介绍了超声波效率试验的内容, 包括测量方法和仪器,试验步骤,试验的不确定度和试验结果分析。总结了采用超声波法进行水轮机效率测试的经验, 为今后开展水轮发电机组的效率测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袁文娜 伍鹤皋 樊熠玮 范湘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55-158. 
    PDF   收藏
    结合某水电站垫层蜗壳结构,针对蜗壳与垫层、蜗壳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对蜗壳结构特性的影响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蜗壳与垫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对蜗壳外围混凝土的应力、结构位移的影响很小;蜗壳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对结构位移影响甚微,但是对蜗壳下半周混凝土的应力和配筋影响较大,尤其在底部位置,当摩擦系数由0.25增大到0.60时,环向应力平均增幅约为14%,配筋面积平均增幅达到30%左右。此前已完成的许多研究中将此摩擦系数取为0.25,根据相关实验研究该值偏小,对蜗壳外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偏不安全的。因此,在垫层蜗壳结构的接触非线性计算中,应选择合理的蜗壳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 张忠会 王卉 何乐彰 张毅明 姚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59-162. 
    PDF   收藏
    针对电力变压器的检修管理,提出基于风险评估的检修策略。采用风险评估理论,综合考虑变压器故障概率及故障后导致的资产损失、运行损失,评估变压器运行风险。变压器故障概率根据变压器实时状态信息推算得出,资产损失通过变压器资产和资产损失度反映,运行损失通过潮流越限、电压越限、失负荷等多项指标反映;针对变压器运行风险评估结果采用ALARP原则进行风险评级,依据风险等级不同制定不同的检修策略;经算例验证,表明基于风险评估的电力变压器检修策略的有效性。
  • 李靖 金鑫 孙华章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63-165. 
    PDF   收藏
    介绍了目前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数据层次结构,以及利用现有通信路线基础上,提升通信终端功效性能,满足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采用AT91RM9200芯片为终端机一体机的主控芯片,以STM32F1.03为数字通道-模拟通道板主控芯片,采用此种设计将大大降低线路链接故障,降低设备功耗,提升系统运行速度,很好的满足了智能调度系统中数据传输的要求
  • 程仲文 林小军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66-167. 
    PDF   收藏
    对汇源水电站2#机扫膛破坏部位进行了处理,并用温升试验的方法进行了结果的验证,通过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故障点的温升和其他点的温升无显著差别,其变化在规范要求之内,说明扫膛破坏点的处理比较成功,发电机满足运行要求。温升试验结束后,机组并网运行正常。该处理方法简单,为业主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 马跃先 王朋 代云秀 段云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4, (4):  168-171. 
    PDF   收藏
    针对水轮机效率曲线拟合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平等地选取单位流量与单位转速作为自变量,建立其与效率值之间的二元高次多项式拟合函数模型,采用经典的最小二乘法确定其系数项,并利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数据拟合和误差分析。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方法模型简单,求解方便,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强的适用性,易于计算机程序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