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平, 汪兆辉, 唐永齐, 吴静鹏, 薄君鑫, 葛越, 尧梓莹, 谷华, 张友良
HTML(166)
PDF (48)
针对山东地区甘薯灌水和施肥不合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等问题。于2020年和2021年在山东省日照市中国农业大学特色马铃薯优质高产试验示范基地,选用“普薯32号”进行了2 a膜下滴灌甘薯田间试验。试验考虑了灌水量与施氮量2个试验因素,设置3个灌水量水平(不灌水,P0;滴灌湿润比为30%,P1;滴灌湿润比为60%,P2)和3个施氮水平(氮肥90 kg/hm2,N1;氮肥180 kg/hm2,N2;氮肥270 kg/hm2,N3),共9个处理。试验测量了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的甘薯田间土壤水分、甘薯生理生长、产量及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和施氮量影响土壤含水量、贮水量、水分分布和甘薯生长。N2处理的甘薯生长旺盛,会促进0~5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消耗,从而降低土壤贮水量。2021年N2处理的土壤贮水量较N1与N3处理分别降低17.8%与17.7%。2021年P2处理的平均甘薯蔓长较P0、P1提高29.3%、14.8%。相同灌水条件下,甘薯的单株结薯数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2020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1P2、N3P2分别增加19.9%与3%;2021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1P2、N3P2分别增加18.7%与24.5%。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甘薯产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2021年,N2P2处理的甘薯产量较N2P0、N2P1分别增加14.4%与24.2%。总体上,N2P2可以促进甘薯生长,提高甘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宜山东地区膜下滴灌甘薯种植。